先决定规则
规则兼具可能性与稳定性
让宝宝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为错误观念。当宝宝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举止应该要有多少限度时,才能怀着信心与安全感行动。
先订下三至五项规则,再慢慢增加
满三岁前的宝宝尚未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因此若要遵循太多规则会有些强人所难。即使与管教相关的繁文缛节数也数不清,建议刚开始还是先选出三至五项规则以便集中火力教导宝宝。先决定好非得遵守的几项规定后,待宝宝熟悉得差不多时,再加入其他新规则会更有效率。
越具体化的规则越好
诸如“少看电视”这类的规则只会搞得妈咪与宝宝毫无遵循之头绪,因此以“一天只能看电视一小时”的方式具体拟订出规则后,才能便于日后实行。
规则搭配相关代价
依照约定遵守规则却得不到妈咪的称赞,那么要宝宝继续遵守势必也有些牵强。宝宝犯错时,没有适当的应对方式且随意对宝宝发脾气或是大声责骂等,都是绝对禁止的行为。当宝宝表现良好时,随时给予称赞;违反规则时,则取消与规则相关的特权。例如,违反一天只能看电视一小时的规定时,以二天不准看电视当作惩罚;违反玩具使用后要收拾干净的规定时,以二天不准玩玩具当作惩罚。若是以不准吃零食当作违反一天只能看电视一小时这项规定的惩罚时,宝宝反而不容易联想规则与代价这两者的关联性。
传达规则的方法也很重要
务必事前告知宝宝规则与相关代价。当宝宝愉快地看着电视时,若突然关掉电视并告诉宝宝「以后一天只能看一小时的电视!」这么做只会让宝宝产生反抗心理罢了。建议在宝宝看电视告一段落时,以较温和的口吻说:“最近好像看太多电视了喔!妈咪现在规定以后一天只能看一小时的电视,如果违背的话,就二天不准看电视。”透过这样的方式,让宝宝了解规则的相关内容。小小提醒!
勿过度要求或是强人所难,要明白有威严的妈咪并不代表权威与必须使用暴力。
规则一致且应随时遵守
规则并不是为了妈咪的方便或是根据不同状况而规定,这样只会弄得宝宝一头雾水或是觉得规则很无理。此外,宝宝犯错时,因为懒得处罚而使用吓唬的方式收尾的话,并无法养成宝宝的好习惯。若想要坚守规则的一致性,就必须以告诫来取代恐吓。
经常责骂宝宝无法见效
由于这时期更容易发脾气,一天下来往往需要对宝宝大声六十次左右,但是习惯性地责备宝宝的话,会经常被当作耳边风,这时妈咪就必须发更大的脾气。与其每次责骂宝宝却看不见任何效果,倒不如先决定出宝宝哪些行为可以通融,哪些行为务必要纠正之后,再予以叮咛会更有效。
不针对犯错而责备宝宝
宝宝不小心打翻水杯时,生气地说对着他说:“妈咪是不是有说走路要小心一点?”但在宝宝的认知里会认为妈咪一定是因为“你把水弄倒害我又有得忙了”的想法而对自己发脾气,事实上这并非正确的教育方式。
犯错时立刻纠正才有效
当宝宝在百货公司里吵着要买玩具时,赶紧抱着他前往安静的场所。若是返家后,对着宝宝说:「你刚刚在百货公司里胡闹对吧?想被妈咪骂是吗?说,下次还敢不敢再犯?」的话,宝宝是无法正确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的。
一次指责一个失误
如果以“昨天乱丢玩具给妈咪难堪,今天还跟人家打架。你最近皮在痒是吗?”的方式指责,容易让宝宝搞不清楚状况,反而应该简单又明确地说明之所以责备的原因。若是以“受不了你,为什么妈咪讲的话你都不听呢?非得被骂才甘愿吗?”的方式责备宝宝的话,也无法正确发挥管教的效果。
不接受“我不会再犯了!”
严禁使用“再这样的话会被虎姑婆抓走喔。”或是“再不听话的话我就不要你啰。”等威胁的话语。经常让宝宝感到恐惧或是抹黑宝宝单纯心灵的话,只会塑造出反抗或是消极被动的个性。除此之外,也不建议接受“我不会再犯了。”这样的说词。若每次犯错时都让宝宝以这句话打发妈咪的话,只会养成坏习惯,因此与其接受这样的保证,建议还是以违反规则时应受的代价当作惩罚会更有效。
不时忽视宝宝的行为
当宝宝为了引起妈咪的关注而故意犯错时,这时最好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过,当宝宝表现良好时,记得多给予关注并适时称赞。
管教宝宝时务必记住的事项
? 满三岁前再怎么管教也无法理解,建议事前清除所有的危险物品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 太严厉指责时,只会让宝宝丧失信心。越是经常责备,宝宝也会有所察觉,因此反而容易在爸妈不在场时更加无理取闹。
? 若是使用“你是笨蛋吗?”或是“这行为到底像谁啊?”等字句指责的话,即使宝宝听不太懂但多少能够察觉当下的气氛,于是年纪轻轻就明白人也有脾气的道理。
? 通常宝宝较能专注聆听爸妈的轻声细语;反之,管教时破口大骂反而会带来反效果,因此建议尽量放低音量并平心静气地纠正或是教育宝宝。